目录

「云海漫录」自由职业摄影师的赚钱闭环

关于云海漫录

在互联网冲浪的时候,总能看到很多有意思、有价值的内容,但可惜只是看的话这些内容也就只是看了,不会变成知识。因此想着,在博客中开一个系列,用文字的形式,将看到的这些内容记载下来,与君共勉。

关于云海漫录这个名字,其实是找DeepSeek老师起的:

「云海漫录」 Cloud Chronicles

“云海"暗喻互联网浩瀚如云,“漫录"指随性记录,英文用cloud与chronicles的组合既现代又保留书卷气。

本期内容来源

《自由职业摄影师的赚钱闭环:我用了8年跑通的方法论,照做就能复制|一人公司业务与财务规划、商业模式全公开》BV1vrZWYLER5

创业阶段

一开始先接外包,不用思考商业模式,纯纯是体力活,接多少单子赚多少钱。

第一单:同学介绍的,体能学校培训的宣传片。“如果拒绝了,以后就不会再介绍了”。

随后后:毕业后打工跟的师傅也介绍了一些私活。

还可以招聘软件上找兼职:小公司只能请外包,也可以接到一些单。

利用朋友圈人脉:发一些日常,让同学知道自己在干这一行,或许会给单。

打工积累人脉:小作坊去偷学老板的流程,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客户,也可以和老板成战略合作伙伴。

增长阶段

接外包就算每天2k,一个月干20天,也才4万块钱。出卖体力赚的钱太容易撞到上限。

up提醒大家不要去外包市场和年轻人卷价格,卷不过的。要提升赚钱上线有两条明路。

两条路:

  1. 混圈子:想办法从拍三流TVC变成拍一流TVC,甚至电影圈。更好的圈子有更高的单价,但是这条路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。
  2. 玩商业模式:可以便宜拍,但你得有相应的资源给到我做嫁接或者置换。

玩商业模式就更像是老板,而不再是单纯的摄影师或者剪辑师了。

举例:

旅拍行情好的时候,高档酒店会招一些摄影师,但不给工资,甚至要求自带设备,只给个办公室。

用“入住酒店送旅拍”来吸引客源,推给摄影师。如果客人愿意升单,那升单的钱才归摄影。好的酒店甚至还有抽成。

新人摄影眼里只有那点外包费,缺忽略了酒店提供的商业价值。最值钱的是高端酒店的客源。客户现场升单的钱,或后续继续找摄影师约拍的钱,是这些资源能转化出的价值。

举例2:

up主的汽车城项目,汽车城的100条视频,但没有钱,只有办公司,不过能给整个汽车城的客源。up接了。

结果成功转化了几个汽车城老板的商业IP,按月收取服务费。

同时也结识了很多老板,接了几个直播业务。

办公室改造成教室,给想做汽车IP的老板们培训。

随后,又有一个酒店的项目找上门来。

至于那100条片子,直接带着学生们拍,也是个熟悉设备的机会。

强调:

拍出来的作品本身质量上不值钱,但运营数据值钱,带着有数据的片子去找工作或者接活,都会比单纯的作品要好。

守业阶段

过去视频行业其实是吃到时代红利的,TVC、宣传片、短视频、直播间、AI+IP。有市场嗅觉,很容易赚到钱。

但现在很多风口都过去了,不要赚钱和过去一样容易,不要花大钱、加杠杆。

买房、换车,不能全款就不要强上了。

不要过度追求新设备。

例子:

up的 Mac Studio M1 Ultra -> M3 Ultra,感知不强

业务迭代能力也很重要。

up 从拍TVC迭代拍信息流,市场上有需求才能活下去。

创造资源:个人IP,做自媒体,做点目标用户爱看的内容。

做自媒体不是为了直接赚钱,而是为了链接更多资源,转化更多客户。

总结与思考

up的成功路径可以概括为这几步:

接外包(攒人脉、赚启动资金)-> 扩大商业版图(注重商业资源、复利效应)-> 业务迭代升级

如果我要走这样一条路,或类似的路的话,有几个关键点:

  • 进入行业
  • 积攒资源
  • 变现尝试
  • 可持久性

首先得先开始拍,这个阶段要拍出拿得出手的作品。用自己的技术拍出好的作品,并获得好看的数据支持。

接着,拿着作品去撬动更强的资源(深度),接到更高级的单子。借着对面自带的能量,和我能提供的技术,去产出数据更好的作品。

同时,也该拿着这些好作品去找更多的资源(广度),更多的客单来扩大盈利范围。再就是视频中提到的,资源会带出更多的资源。用好复利效应,不断滚动扩大规模。

当客单超过单人的能力极限后,才该开始考虑招人、开公司,去提高生产力,稳住所有的客源。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,如何让招的人能产出与我自己拍的质量相同的视频,需要对自己的拍摄方法做个规范化的总结,方便复制。要避免产生垃圾作品,坏了公司的名声。

至于如何守业,关键点在于要基于实际需求驱动去做投资,比如买新设备、买车等等,警惕所有的虚假需求。同时不要急着上杠杆扩大公司规模,先把商业模式跑通,等到瓶颈了再考虑扩张。